萨缪尔森那篇论文下载

Also published on S&C


因为中美贸易战,萨缪尔森2004年写的论文Where Ricardo and Mill Rebut and Confirm Arguments of Mainstream Economists Supporting Globalization,及周其仁教授2006年关于该论文的一篇读感被翻了出来。

论文手上是有的,是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 18, NO. 3, SUMMER 2004,是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提供的版本。有意参阅的点此下载

Abstract

Autarky real per capita well being, does not deny that new technical Chinese progress in goods that America previously had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can, ceteris paribus, lower permanently measurable per capita U.S. real income. Nor does it deny that technical progress in China’s export goods can, ceteris paribus, hurt permanently her own net measurable per capita real income itself when demand inelasticity prevails. Ergo, the winds of dynamic comparative advantage cannot be counted on to create in each region new net gains of the gainers assuredly greater than the new net losses of the losers. However, correct Ricardian theory does imply that worldwide real income per capita does gain net, so that winners’ winnings will suffice worldwide to more than compensate losers’ losings–some cold comfort in a scenario of many semi-autonomous nations.

而周其仁教授的解读也一并放在最后,供未读到的同学阅读。点此前往

本科经济学教材是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而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当时研究生教材。事实上,上述论文自2004年发表以后,经济学界一直有所争论。刊登了萨翁论文的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在其后的秋季刊中,就刊登了Jagdish Bhagwati, Arvind Panagariya, and T.N. Srinivasan联名发表的The Muddles over Outsourcing,颇能代表当时主流经济学家的反对意见。

在此阅读

经济学人还在9月份撰文写到了该次贸易争论1

周其仁的解读当然十分到位,不过也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当时正是广东、浙江、江苏这些地方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工业、制造业等有技术含量的企业快速学习并成长的时代,在那种环境下,会想当然地认为,中国在追赶,美国再不努力就要被赶超了。

事实上,从2006到现在也十几年过去了。中国还没甩掉生产国的帽子,而昔日中国的角色,正逐渐往印度、东南亚转移。在这种时候开打贸易战,中国能有胜算吗?再加上政治因素,不是让别的国家组团刷本?

在台州读萨缪尔森

周其仁

四月初到浙江台州,路上带了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的一篇论文。是和几位同学约好的,要讨论一次这篇备受关注的大文。说来也是平生所爱:带一点可读之物,在真实世界里走走、看看、读读、想想。“行万里路,破万卷书”是太高的要求,但是出差一趟读上篇把文章,还是可以做到的。

萨文的背景是中国、印度经济崛起,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其间的利益得失怎样看,引起一片争议。该文发表在美国著名学报JPE的2004年夏季号。萨翁本来就是世界级名家,加上论点似乎与支持全球化的流行看法大相径庭,要不轰动也难。同学查过的,自萨翁这篇大文发表到今天,国际上的辩论不断。

不愧是纯经济理论的大师,萨缪尔森一上手就把纷纭繁杂的贸易世界处理得条理分明。当然首先借助了李嘉图和穆勒的传统来发问:要是两个各产两种产品、生产率不同的经济,彼此封闭,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如何?互相开放、自由贸易,又如何?结论当然就是著名的“比较优势说”——两个经济各自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自由贸易就可以提高两国的福利水平,因为这样的经济总产出水平最高。

萨翁接着问,要是上述两国的生产率发生了变化,自由贸易增进两国总福利的推论,变还是不变?为此他区分了两种情况:其一,一个国家在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大幅度提高了生产率;其二,一国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领域,意外地提升了生产率。读到这里,我们要当心了:假如生产率提升的两种情况都一样,萨缪尔森这样的学者为什么要故作高深,非把问题分开来处理?这样两种生产率进步的情形,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还是拿“衬衫换飞机”来当实例。萨翁设想的第一种情形,造衬衫为中国的比较优势,当中国造衬衫的生产率大幅度提升(萨文假定“提高到原来的4倍”)之后,中国继续以衬衫换美国的飞机,会损害美国利益吗?当然不会。因为中国造衬衫的生产率提高,美国造飞机的生产率没变,因此中国衬衫的相对价格就变得更加便宜。就是说,美国的贸易条件因为中国衬衫生产率的提升而改善了。

至于中国的贸易条件又如何了?萨翁的分析是取决于需求。“在穆勒需求下”——即穆勒假定的两国都把收入平均花费在飞机和衬衫这两种商品上——衬衫的技术进步也提高了中国这一方的福利。加到一起,萨文的推导“有力地证实了”支持全球化的经济学家们的观点。

但是萨缪尔森设想的第二种生产率进步,情形就迥然不同了。请注意,这种生产率进步不是发生在造衬衫部门,而是发生在中国原本毫无比较优势的飞机制造!这当然是一个大胆的设想,因为中国只从事具备比较优势的生产,向来只造衬衫、不造飞机,从何提升自己造飞机的生产率?萨翁当然明白我们的疑问,所以他才指明,中国在自己的进口部门发生的技术进步,完全是“外升的”。作为一个思想实验,假设中国就在飞机制造部门无端端出现了惊人的技术进步,那样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如何?

萨翁的答案惊世骇俗——倘若中国真的在飞机制造方面提高了生产率,那就可能“永久地损害了美国利益”。此论一出,天下大哗。鼓吹贸易保护主义的人士以为终于找到了一位重量级大师,可以为“保护政策”提供理论根据。反对派则质疑萨缪尔森的理论变节,为“一位经济学家”——而不是一位社会学家或其他什么家——居然站到反自由贸易的立场而感到匪夷所思。最精彩的当然还是萨缪尔森本人,他声明“从我的上述分析中并不能得出应该还是不应该采取选择性的保护主义的结论”。他声称他的分析无非指出了“有时一国生产率的提高只能对自己有利,却永损他国的利益”。

集中推敲一下吧。“有时”——就是在萨翁构想的中国突然大幅提升本来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造飞机生产率的情况下——中美两国的相对利益,究竟会发生什么变化?萨缪尔森的推理如下:(1)世界总产出的潜力大大增加;(2)美国造飞机的比较优势下降,直到中国造飞机的生产率升到这样一个位置,以至于“两国从事与不从事贸易的境况相同,彼此再也没有任何从事进出口的优势”;(3)因此,美国自愿地退回到不贸易状态,自己既生产飞机也生产衬衫,从而导致人均实际收入的下降——也就是“利益被永久地损害”。中国呢,当然也贸易不成。不过此时的中国已经提升了飞机生产率,可以关门享受实际人均收入的上升。

我猜想读者中喜欢这个推理的不会很多。我自己也不喜欢。可是在设定的前提之下,同学们和我怎样推,萨缪尔森还是屹立不倒。另辟蹊径吧。于是我们在一篇批评文章里读到,“作者假设中国在美国的出口部门突发一个巨大的技术进步是不现实的,因为在自由贸易状态下,中美两国的专业化分工只能导致各自加强其原来的比较优势”。是的,倘若萨翁设想的前提子无虚乌有,他那些严密的逻辑推论还不就成了空中楼阁?

可是,我倒觉得萨缪尔森这篇论文最厉害的地方,恰恰就是他关于“后进经济在原先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大幅提高了生产率”的设想。远的不论,单就这次在台州的所见所闻,就足以证明萨翁的构想贴近真实。我差不多年年来台州做跟踪性的观察,历史地看,这个据说每万常驻人口就有1100家公司的地方,制造业生产率的进步惊人。追下去看,这里发生了技术进步的领域,难道都是“强化原来的比较优势”吗?

以这次参观的3家公司为例。第一家做摩托车和沙滩车的发动机,第二家出口帐篷、太阳伞和沙滩椅的面料,第三家制造电容用的电子薄膜。当然都还不是造飞机,可是这3个行当,短的一年半前、长的十年前,在台州根本就不存在!它们不是“本来不具备比较优势的”,又是什么?实际经验是,只要有人打了第一枪,成功失败前仆后继,摹仿创新两手并用,仿佛不经意之间当地就包办了相当一个比例的全国市场份额——不靠生产率相对更快的进步,还能靠什么?退回十数年看,台州的比较优势恐怕只有农副业!要是永远只能提升原来具备的比较优势部门的生产率,断不会有今日之台州。

远一点看,不但温州、宁波、绍兴、浙江、长三角、珠三角就是这样上来的,而且当年美国对英国、后来的日本对美国,以及萨文提到的“经济史上俯拾皆是”的无数例证,尽皆如此。这样看,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发生生产率革命,恰恰是后来居上经济的共同特征。因此萨翁的这个构想,不但真实,而且非常普遍。轻轻拿来充当一个高度简化的分析模型的前提,简直是神来之笔。

读者或许要问:扳不倒萨翁构想的前提,其推论又无懈可击,莫非你也同意“中国的技术进步可能长久损害美国利益”?是的,只好同意,因为在限定的范围里怎样也找不到不同意的根据。惟一可以补充的是,真实世界里的欧美、日本尚具比较优势的玩意还很多,中国、印度等国在原本不具备比较优势领域里的生产率进步又不过刚刚开始,远不够普遍,更不够快。因此,所谓“有时自由贸易长久损害美国利益”云云,还完全不是今天全局性的事实。

煮酒论英雄要加一点提前量。长程看天下大势,我认为萨缪尔森的担忧事出有因。要避免美国的利益长久被损害,根本出路就是不断发展更多具备比较优势的产品和行业,同时加快调整越来越守不住的生产和服务。究竟还有多少时间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台州看,美国要加一把劲才对。

注1:链接:https://www.economist.com/node/3195901

so


在Markdown中插入视听文件及其他

CCAlso published on S&C.


Google Analytics

先把Github Pages的一个填上。如果我们希望对自己的站点进行网站流量分析、统计,多数情况下是用Google Analytics。这个服务是05年的时候Google收购了它的前身Urchin,将收费服务开放免费使用。

它是把一段JS代码放入页面,每当运行该页面时,即会发送浏览者的国家、经由关键字等信息传递给站长。

我们先在Google Analytics开一个Account,设置property,Google Analytics就会给出Tracking Info,包括你的Tracking ID,和Website Tracking的JS代码。

  • 把Tracking ID放入_config.yml文件中(option);
  • 把GA提供的JS代码放入default模板或者需要的页面中。

页面可以是在_includes下新建的一个analytics.html文件,单独在里面放置代码。

Markdown插入视听文件

事实上Markdown并不支持插入音频、视频,但是,Markdown支持html语法,我们可以通过html语句插入视听文件。用到的html标签是iframe,代码解释如下:

  • div用于控制格式,若无则默认为居左;
  • frameborder用于规定是否显示框架周围的边框,1为是,0为否;
  • marginwidth及marginheight表示距离边缘的像素大小;
  • width及height表示播放条的长度和宽度;
  • src为播放链接,可以在如网易云音乐的生成外链播放器获取该链接,同时也获得以下代码,并可以自行更改;
  • 也可将音频链接改为视频链接,从而播放视频。

注意1:

音频和视频在默认情况下是会自动循环播放的,可以修改链接的值进行修改;

在src域中,auto值表示是否自动播放,当值为1时为自动播放,0则不是;

在src域中,有些链接会附有height或width值,其表示表示播放框的基本宽高,可以更换其值以获得想要的播放框大小,此时可以不用填写外部的width及height。

注意2:

有的Markdown解析不支持直接在markdown中直接贴iframe语句。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在_includes里建一个单独的html文件。

例子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1. 先在_includes中新建youtube.html文件,里面放入youtube给的embed语句。ID部分用``代替;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com/embed/{{ include.id }}" frameborder="0" allowfullscreen></iframe>
  1. 在你撰写的markdown文件,需要插入视频的地方,插入语句:
{% include youtube.html id="IlkBLwl4aBM" %}

效果是这样的:

如果贴的是音频,道理一样,获取外链,同样操作即可。以网易云为例:

<iframe frameborder="no" border="0"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width="330" height="86" src="//music.163.com/outchain/player?type=2&amp;id={{ include.id }}&amp;auto=0&amp;height=66"></iframe>

上述是网易云生成的外链,不过要把widthheight的值,用引号包起来,才能被kramdown解析。

163music音频测试:

对于Youtube存在与否的问题,请自行解决。

Markdown 折叠

其实这也是通过html语法实现的功能,你可以测试一下(拒绝IE,它不支持):

我有些话想跟你说

等等,让我想想是什么话。

哎呀,忘记了。

实现上述折叠效果的代码如下:

<details>
  <summary>我有些话想跟你说</summary>
    <p> 等等,让我想想是什么话。</p>
      <p> 哎呀,忘记了。</p>
      </details>

Markdown插入表格

终于是一个Markdown本身就支持的功能了。表格制表是我们在写作当中常用的一个功能。我们先看一个例子,看看在Markdown里用几行代码插入表格的效果是怎么样的:

   | 一个普通标题 | 一个普通标题 | 一个普通标题 |
   | ------| ------ | ------ |
   | 短文本 | 中等文本 | 稍微长一点的文本 |
   | 稍微长一点的文本 | 短文本 | 中等文本 |

效果如下:

一个普通标题 一个普通标题 一个普通标题
短文本 中等文本 稍微长一点的文本
稍微长一点的文本 短文本 中等文本

稍微再加一点要求,例如:对齐

   | 左对齐标题 | 右对齐标题 | 居中对齐标题 |
   | :------| ------: | :------: |
   | 短文本 | 中等文本 | 稍微长一点的文本 |
   | 稍微长一点的文本 | 短文本 | 中等文本 |

出来的表格样式则是这样:

左对齐标题 右对齐标题 居中对齐标题
短文本 中等文本 稍微长一点的文本
稍微长一点的文本 短文本 中等文本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

  • 默认情况下,标题栏居中对齐内容居左对齐
  • |-:这些符号之间,多余的空格会被忽略,布局由Markdown部署;
  • -:表示内容和标题栏居右对齐;
  • :-表示内容和标题栏居左对齐;
  • :-:我们都猜到了,居中;
  • |分隔单元格-分隔表头和内容。

表格内支持插入其他Markdown行内标记,例如加粗斜体链接等等。

SO